如何有效地引用池田先生指导来鼓励孩子?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想知道吧?
这里我想说,池田先生的指导绝对不是一种方法,那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对于外界人士来说,池田先生是当代具影响力杰出的思想家、精神导师、社会活动家等等,对我们来说他是户田大学的优秀生,也是我们所有人敬爱的师匠,是一位真正身体力行实践法华经精髓的日莲弟子。所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阅读师匠的箴言呢?
池田先生在随笔中提过:“可能的话,我想给每一位会员写信感谢、鼓励。但是只有一支笔。所以我每天怀着写信给所有会员的心情,埋头撰著小说《新人间革命》
就以上这一点来看,师匠的指导一文一句都包含了他对大家的期待,以及最真挚的祝福,因此我不会说如何引用师匠的指导,而是如何打从心底实践师匠的指导才来的贴切。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研究身为少年部负责人的我们,该如何实践指导的经验。我想以以下这段指导来做个例子:
孩子好像是未加工的金刚石。但是,金刚石如不加磨研,永远也是未加工的金刚石。所有人都含着这种‘可能性’的美丽光辉。重要的是让他意识到这种光辉。
如果能从后面悄悄地推动孩子能意识这种光辉,而产生了信心,然后就可以让他自己去磨练,不断地增添光辉。教育就是为了这个目的。首要的是要‘相信’孩子的可能性。
我想请问大家,现在面前有一位小朋友,他的母亲告诉我,这男孩总是无法把事情做好,每次做东西只做到一半就放弃了。好的现在我想请几位观众分享一下,你如何实践以上这句指导来鼓励这孩子?
首先他无法把事情做好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办事节奏。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绝不以自己的办事节奏来判断孩子的节奏。尤其是成人与孩子的节奏有别。所以他不是慢,只是在他的年纪有他认为该有的节奏。记得他只是未加工的金刚石!
第二,他不能把事办好的原因很大可能是你导致的。无情的催促会造成对你叛逆的效果。鼓励永远比责骂来的有效,记得他只是未加工的金刚石!
第三,他真的是把事情做到一半就放弃,还是他认为已经做够了?他是偷懒还是不懂?这就基于你是否相信他。记得他只是未加工的金刚石!!
比如说,有一天男孩被母亲吩咐给菜园浇水,他调整喷头,做成一片水幕,对着黄瓜、丝瓜和番茄喷。水珠落在大大的瓜叶上,发出啪啪的下雨的声音,向晚的斜阳射过来,又在水幕上化作一道彩虹,美极了!喷了一阵,看叶子上都闪着水珠,他把喷头关掉,说:“喷够了!”。其实我们知道给菜园浇水的方法是要灌溉的。只是表面上喷了水珠是不够的。那么你该怎么对他说呢?
这男孩的爸爸带他走到瓜藤下面,指着泥土问:“真的够了吗?”
男孩说:“当然够了!”但是,当爸爸用铲子铲开一小块泥土的时候,男孩才发现虽然最表面一层泥是湿的,下面居然干巴巴的,一点水也没有。
于是爸爸说:“喷水不能只喷叶子——只喷它的表面,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喷,看泥土把前一次喷的水吸下去了,再接着喷一次,这样许多次之后,泥土才能真正被滋润。
以前爸爸刚学种菜,菜老是长不好,后来才发现因为喷水器喷出的都是小水珠,很容易让表面看来是湿的。那时像你一样没经验,就不喷了。蔬菜缺了水分,当然长不好。就好像我煮了饭给你吃,但是我只是在你的嘴边扬一扬菜肴的味道,好香哦,但你始终没尝上一口,你觉得你会饱吗?当然不会。
你准备了一件礼物送给妹妹,但是你没听到妹妹说谢谢,你责问他,他说在你没听见的时候已经说了谢谢,那么这谢谢不就等于白说了吗?这跟刚才喷水,只喷表面没什么效果的道理不是很像吗?
爸爸妈妈对你的关怀也一样,我们从来都不会只是表面的关怀你,而且对你的关怀也不会只有一次。将来你出外夜归的时候,如果你想打电话回家报告,但刚巧电话接不通,你也要想办法直到成功通知我们为止。因为天黑了还看不见你回家的话,爸妈的担心也不会是表面的。
所以呢,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需要理解,怎样喷水才能喂饱所有的花草瓜果。知道了答案就能满心欢喜的工作,心里面就会觉得很踏实,也不会被别人误会你做事情只做一半,对吗?因为我就知道你不是这样的人。
这世界上真正能成功的人,不见得是最聪明的,也不见得是学历最高的,而是最能面对问题时不会半途而废,怀着坚定的意志去干,就算失败了也不比后悔,成功了的话就好像这些花花瓜瓜能结果,所以这一切的习惯都会关系到你将来走的道路。”
以上的答案牵涉了4个层面:
第一,实际上在孩子所处的处境马上给与直接的示范或者比喻。
第二,喻物移情把问题牵涉到孩子本身能明白和感受的处境。
第三,同样是喻物移情,也让孩子乘机会多了解父母的想法。
第四,池田先生的指导作总结。
所以在以上的例子来说,你已经贯彻了孩子两个指导。第一个指导是从你的身上和信念实行,第二句是在和他分享的时候作为总结说出来。你们认为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如果有像刚才那样的父亲教育孩子的话,这孩子是不是很幸福呢?
牧口先生就经常磨练自己。他常常问自己:“怎样才能把课讲好,讲得明白易懂,讲的大家都高兴呢?”始终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上不断地进行挑战。
地球之所以明亮,是因为太阳的照耀。教育也是同样的。负责人自身要闪光,用这种光亮去照耀孩子,在这过程,孩子们的可能性会无限的开花结果。
很多次当我给与父母分享的时候,他们总是惯性的回答我“有啊,我就是好像你这样说,给他分享指导,但他就是听不懂!”
我说不是他听不懂,而是你用错了方式来做分享,第一你用的是凶恶的表情或者难过的表情。这两种表情都显现了你的软弱,所以坚强的孩子选择了不听你说。第二你以为孩子是圣人,一听就明白你说的话。第三你以为你自己是圣人,一发号全天下要接旨。
就因为我们都是平凡人,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以平凡的心情去处理平凡的事情。只要相信孩子会明白的,在往后的日子逐渐逐步的一点一滴加进去,就没有教不好的孩子了。
因此在少年部的活动里,我们的活动也关注与这一类的鼓励。如果只是为了行事而作形式的话。孩子身上是看不到任何改变的。有好几位孩子
现在有两道问题希望大家可以给我意见,如何鼓励以下这两种处境的孩子:
A.妈妈患了忧郁症,每天跟孩子说想死。孩子很担心怎么办?
B.在学校常常被人欺负,觉得自己非常弱小,导致学业也跟着退步。
请大家回去和你们地域的战友在负责人会议的时候,一起讨论以上这两个课题。下一回见面的时候,把你的成果和大家分享。
还有另外一个最近城中人常聊的课题也希望大家能给与意见:
当孩子问及关于发生在关丹反稀土示威的事件,你怎么向孩子解释?你认为冲着这件事,你有多少个观点可以向孩子灌输正确的知识和智慧。
后记:
以上这篇讲义提及的多项重点纯属我的个人观点。内容是经过参考部分儿童专业领域的知识,大部分还是来自将先生指导实践后的实际感受。
相信大家都曾经与孩子进行过对话吧,过程是不是觉得非常有趣呢?
对话,按照它的原意,专指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方式,是一种语言活动。但对孩子来说,对话是他们获取经验的方式、学习知识的方式,也是幼儿成长的方式,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巴西教育家佛莱雷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了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存在于孩子生活中的对话。尤其是现代的新知识观、教育观的影响下,大家都学着以孩子为中心,使他们通过自己以及与同伴、环境的互动和对话中达到相互教育目的。
池田先生曾说“孩子的话语隐藏着创造意愿”这句话让我有很大的感受。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不乏会遇上他们提出千奇百怪的疑问,而当我们认真地给他们作答的时候,他们能很快的从我们的解说,联想到其他原本没关联的事,这一切话题的纽带,最后带来的成果往往是我们自己的意料之外。
对话的能力是需要累计无数的经验,更是少不了真切的祈念以及阅读无数的书籍。虽然文中我提了一个自认为可供大家参考的方式。但是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尤其是正在被烦恼所困扰着的孩子。在我们心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决对是要马上让这个孩子获得幸福的决意。而不是想着现在第一步我要怎样,第二步接着怎样的方法或者方程式。
柯腾芳前辈曾对我说:“接触孩子培育工作时,难免不了也会想吸收一些关于孩子心理学的知识,但是更重要的却是那一份心意,那一份极度渴望孩子幸福的意愿,期待能不断发掘孩子内心佛界的想法才是最可贵的事”。
在佛道修行当中,我理出了一个发掘自我力量的方程式,即:慈悲产生勇气,勇气产生智慧,智慧让人领悟,领悟会深化修行而促成立下大愿!
齐藤教学部长也曾如此分析大圣人以誓愿为中心的一生:幼时的誓愿->智慧的宝珠->修学->立宗宣言的誓愿->法华经行者的实践与大难->发迹显本。
池田先生更指出,大圣人一生一贯不变的信念就是实践救济民众之道。佛,绝不是静态的绝对存在。看到苦恼的民众,就会想分担其苦;发觉时代已经处于瓶颈地步,就会想为了改革时代而费尽心思,然后产生想为救济民众、改革时代而战的誓愿。悟得就是靠这股誓愿的力量,成熟为丰润的智慧
所以一切乃是源自‘慈悲’这一原点。
如果你问我,怎样开始得到灵感而写出这篇稿。我说那是在每一次为所鼓励的孩子真切祈求所领悟的智慧所累积而来。在去年的对话挑战中,我成功的进行了544词的对话。当中尽力透过佛法的力量和哲学,鼓舞了好多位年轻的心灵,看着他们在日后的生活能够活得幸福,我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你有你的使命,我也有我的使命。但是我们的使命到最后还是一样,给孩子们带来幸福,只不过方式也许会不同。所以我要在这里重申,以上观点只供参考,也可以作为思考的基础方案。但是到最后还是藏在你心底的那一份心意为最重要。
本篇讲义参考资料:
《人生坐标》- 池田大作
《孩子们是未来的宝贝》- 池田大作
《御书的世界》-池田大作
《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王东华
《卡尔威特的教育》- 卡尔威特
《做个快乐读书人》- 刘墉
Labels: f. 孩子头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