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了。小男孩却挣脱开妈妈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当爬上两个台阶时,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瞅了瞅,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但他最终爬上去了。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的林肯。他的母亲便是南希•汉克斯。
林肯的父亲是个农民,家境极为贫穷。林肯断断续续地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加起来还不足1年。但林肯从小就养成了热爱知识、追求学问、善良正直和不畏艰难的好品质。他买不起纸和笔,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写字,用小木棍在地上练字。他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练习讲演。林肯失过业,做过工人,当过律师。他从29岁起,开始竞选议员和总统,前后尝试过11次,失败过9次。在他51岁那年,他终于问鼎白宫,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被马克思称之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母亲南希在林肯9岁那年不幸病故。但毫无疑问,她用坚强而伟大的母爱抚养了林肯,使他勇敢而坚定地走向未来。
不言而喻,人的一生有无数级台阶——生活、学习和工作。如何面对和攀登这些人生之阶?对于孩子,是牵着手、搀扶着上,还是抱着上?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答案。显而易见,如果家长牵着、搀扶着孩子,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常常把父母当成拐棍而难以自立。如果家长抱着孩子上台阶,把孩子揽在襁褓里,那么,孩子就会成为被“抱大的一代”,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更难立足于社会。平时,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上学接送,晚上陪读,甚至考上大学父母还要跟着做“保姆”。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又得父母跑单位,当“职介”……这样,孩子是很难自立成人大有作为的。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不妨让孩子吃点苦,有“台阶”让他自己爬。这样,孩子也许能“一鼓作气”,攀上光辉的顶点。
感想: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的故事,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到公园玩耍。孩子跌到了,手擦伤了,又疼又委屈地哭了起来。妈妈赶紧把孩子抱起来,拍拍他身上的尘土,心疼地哄小孩:“别哭别哭,都是这地上的石头不好,看,妈妈打它,石头不乖,害宝宝跌到。”小孩不哭了,反倒笑了,也和妈妈一起打石头。
同样是一对母子,发生在另一个的公园里,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故事。孩子不小心跌到了,双眼泪汪汪地看着妈妈,一副就要哭的样子。可是,这位妈妈并没有抱起孩子又疼又哄,反而也跟孩子一样扑倒在地上。路人都吓着了,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妈妈要干什么。只见这位妈妈从容不迫地从地上爬起来,然后望着孩子,说:“来,像妈妈这样爬起来吧。”孩子最后也自己爬起来了,他小小的心灵从妈妈那里学习到了最重要的——自己跌到自己爬。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对孩子来说是人生重要的一课。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长,长大后能够过得很好。有些父母对于自己的心肝宝贝过分呵护,以致孩子成了温室里那一株不能经风雨的花。父母这种看似“爱”孩子的举动,其实是在“害”孩子。像林肯“上台阶”的这个故事,他的母亲南希女士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她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直接为孩子解决,反而是默默地鼓励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而努力。孩子虽然辛苦地爬上台阶,但他体会了成功的滋味。
我们可不是这样吗?偶尔看到小孩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就着急着想给他答案;他们碰到麻烦时,我们就想替他们解决。其实最重要的并不是答案,也不是结果,而是他们绞尽脑汁去思考,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的过程。有句话说:给你鱼吃,不如教你钓鱼。同样的,让你成功,不如教你如何去创造成功。当然,过程往往都比结果来得艰辛,身为父母/少年部负责人的我们,必须有耐心地去引发出孩子们无限的潜力。我们要做的不是去限制他们,而是试着挖掘出他们本身的潜能。倘若林肯小时候,他母亲并不是让孩子自己爬台阶,而是把他直接抱上去,林肯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孩子总是要成长的,父母总不能一直把他们捧在手心当宝。我们不能永远在他们身旁扶持着他们,但我们能让他们学会面对生活中的难题,这是爱他们的表现。在带领少年部玩游戏时,负责人也许会为了自己的好胜心而替他们解决困难,或告诉他们答案。当然,我们比他们成熟,那些问题对我们而言的确很简单,但我们应该重视的是少年部心灵上的发展。我们不能说:“哇,这么简单你们都不会?”,“这么难,你们不懂的啦。”,这是一种设限,限制他们的思考能力,讲多了,孩子会变得不敢尝试,因为他们早已经认定自己不行了。在面对小孩的时候,我们要让自己和他们站在同一个水平,而不是突出我们有多厉害。我们应该陪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创造价值,教育他们真正的哲理,并互相学习。
莹盈,分享
Labels: j. 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