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位小女孩在来一封信中,把与父母之间的“对抗”描绘得活灵活现:
记得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滔滔不绝地对您(指爸爸)说,一个歌星唱的歌挺好听的,我很爱听。可是我刚说完,您就发火了,一拍桌子吼道:“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专做这种无聊的‘追星族’!你有没有出息啊!”
倔强的性格让我喊了一句:“我爱听歌,并不代表我就是‘追星族’!我是‘追星族’,也不代表我就没出息。您什么意思啊?总把我想得那么差!”
您听了,真火了,拿起筷子顺手给了我一下,我委屈地哭了。说实在的,我不是“追星族”,我真的很委屈。可我知道这时候越向您解释,您就打我打得越凶,所以,
我干脆不解释了,把委屈埋在心里。 还有一次,您提着两个包回来,一个拎进了房间,一个放在电视机旁。我好奇地跑去翻开看,原来是一张碟片。您见我翻东西,便给了我两下,然后横眉竖眼地教训我:“告诉你过多少遍了,别碰大人的东西!”
我反驳说:“我又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你不知道的东西还多着呢!”您越发的凶了。
“对抗”就这样发生了!孩子与家长各执一辞,完全不去考虑对方的想法,只想改变别人,不愿改变自己。
提早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成人感迅速增强,但心理却并不成熟的阶段,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但他们对成人尤其是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总觉得父母 “跟自己过不去”,也因此形成强烈的的逆反心理,心灵的大门朝着同龄人开放,却对成人紧闭。这时候的孩子特别
需要心灵关怀,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知心朋 友。 提早进入更年期的父母,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很大,面对孩子常常心急气躁。这时的父母同样需要关怀,需要理解和谅解,需要知心朋友。
所以,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两个特殊生长期的两代人,有着共同的要求:理解、尊重和沟通!双方都改变一下自己,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中国中学生报》的小记者、北京高二学生董诚和他的妈妈杜女士都是我的老朋友。他们母子俩就是在“碰撞”中磨合成为好朋友的。
在和我聊天中,他们讲到了三条秘诀。
秘诀一:对抗变对话,从亲子相互欣赏开始。 杜女士说:“以前逛商场,儿子要看光盘,我要看服装,总有矛盾。后来,我看中什么衣服,就请儿子当参谋。我偷偷看儿子一眼,他点头我就试穿。我觉得儿子有男孩的眼光,会把妈妈看得很美,妈妈衣服选得好不好,他一下就能看出来。儿子是我最好的参谋。”
董诚说:“跟妈妈出去特别轻松。妈妈能让我当参谋,我当儿子的当然得有自信。”
秘诀二:对抗变对话,亲子互相支招儿来转变。 杜女士说:“我把孩子当成最好的朋友,我有什么话跟他说,他有什么话也跟我说。儿子大了,有他的思想,要了解他就必须学会倾听。儿子有时候背着 书包进门:‘ 妈,我和你说个事。’我不管多忙都听他说完。如果你说:‘炒菜呢,哪有功夫听你说。’ 就等于拒绝,下次儿子就不会跟你说了。”
秘诀三:对抗变成对话,关键是亲子相互理解。 杜女士说:“从当妈妈那天开始,就不光孕育了一个生命,更是多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一 点点长大,我一点点了解他。现在我40多岁,孩子15岁,更年期碰撞青春期,我有时也挺有 失落感。儿子总是问:‘妈,您现在怎么变得这么絮叨?’我说:‘我也不知道,其实还 是挺想让你心疼妈妈的。’儿子说:‘以后我会好好孝顺您。但我现在大了,是一个男孩子,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妈妈向儿子交心,这使儿子非常感动。对于怎样愉快地接受走向更年期的妈妈,董诚做得不错,说起妈妈,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这对平凡母子总结的三个秘诀,的确意味深长。
岁月流逝,孩子一天天长高,父母一天天变矮。孩子要学会俯下身去,倾听父母那充满爱的“唠叨”,而父母完全可以放下长者之尊,高兴地说:“终于长得比我们高了!”
后记:
身为少年部负责人,有时我们会有比赛的方式鼓励孩子努力而说出谁比较好或比较差的话语。是否同时间我们却误导了孩子们,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好,而产生自卑感。这一点,我们要相当注意。
当孩子们调皮不专心,我们就要使用惩罚的方法了吗?这样对他们真的好吗?他们不是小朋友,孩童时期也不是人生的前端。有时,我们会觉得他们很没有自律,而觉得很难控制。请不要觉得自己是少年部负责人,就要控制他们的行动举止及思想,我们没有这样的资格。请先尊重对方为完整的人开始,建立友谊的桥梁吧!
Labels: j. 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