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Monday, July 13, 2009
我是这样教育海伦凯勒
《我是这样教育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19个月大的时候,一场大病使他成为了一个又聋又哑的孩子。
直到他7岁前,他一直生活在黑暗中。
但随之而来的教育改变了这一切!
这种教育是如此的神奇,一个月后海轮开窍了。
教育不仅让他学会了阅读、写作,而且学会了说话。
最后他成为了著名的作家、演讲家和慈善家。
同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一个盲聋哑于一身的残疾人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是教育界的奇迹。
而创造着奇迹的人就是莎莉文小姐。
她本身也曾是双目失明的孤儿。
他在接受教育海伦的时候还不到21岁。
尽管他没有学过任何的教育理论和专业训练。
但他就是那么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
海伦的教育成功是一种人类精神的成功。
莎莉文一辈子就教了那么一个学生。
张牙舞爪野蛮任性多么难教的学生!
但这就是一种成就一种事业,什么叫意志!
什么叫毅力!
其次,这也是一种爱与奉献的成功。
第三,是一种'自然'教育法和技巧的成功,这种教育真正揭示了人类教育的本质。
要引导和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
不断地问“为什么”标志着孩子正在进入理性和思考的世界。
我们的教育不能扫孩子的兴,只能引导和鼓励孩子多问,让他们主动思考,这样的学习才能进入积极的状态。
莎莉文小姐过去对小朋友的那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提问非常讨厌,可是遇到了海伦之后他懂得,这些提问表明孩子正在进入理性和思考的世界。
孩子的观察、思考和分辨能力不断地增长时,他们的求知欲望也不断地被大大激发起来。
他们会胡思乱想、胡言乱语,我们不能禁止,应让他们表现、发挥。
我们需要尽可能用他们能理解的话来回答问题。
如果用谎言和胡说去搪塞他们,是极大的错误。
但如果遇上一些自己也弄不清楚的问题时,我们就要有一种能和孩子一起探索的态度。
(例子:海伦问及关于小生命哪里来的问题。莎莉文就以植物的生长过程,如何在自然中呼吸、生长、开花结果、长出新种子,进行新的循环,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接着又以母鸡生蛋和人类生小孩的分别来作比喻)
对终极人生的探求是心灵成长的需要
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深刻的,但成人们往往用肤浅、随意地回答来搪塞了事,以至于打消孩子提问的热情。
能够提问的孩子,一定有能力去理解这些问题简单的答案。
我们需要相信他们。
当然在答案中的深一层、抽象的部分小孩暂时不能理解,但人生不就是在理解和探索的道路上前进吗?
有些人会认为自己无力解释清楚的神秘问题就应当少谈。
其实这还要回到你本身对于某些事情的理解程度。
比如说有位小孩问:什么是南无妙法莲华经?
我们会如何回答?
这时我们就需要思考要以什么角度来告诉小孩。
如果告诉他念了这经文我们就能够如愿以偿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那么他马上反过来问你“那么你都得到了你要的东西吗?”又或者会问“那么你为何还是住在那么小间的屋子呢?”
我们都知道很多的成人,在信心开始的阶段,都是为了转换自己的宿业,很少是因为被日莲大圣人或者三代会长的精神打动而入信。
而当中更多主要原因是为了作经济、疾病或者人际关系上的转换。
但这一切的目的对于大部分的小孩来说,是自己还未感受到的现实问题。
如果一开始就和他说,念了这段经文之后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的教导就太肤浅了。
所以我认为面对纯真的小孩,我们就要想办法让他接受更伟大而慈悲精神。
我会这样告诉他:念这段经文是为了让我们的心,更加的勇敢起来,使到自己能够更有智慧去做一些能帮到别人又帮到自己的事情。
日莲大圣人在12岁的时候就立下大愿,要成为全日本最有智慧的人。
他有这样勇敢的心,都是为了要挽救他身边的人,而到了最后他成功了。
他成功在于他能够使到自己,以最坚强的心去度过一次又一次的大难,促而使到活在现代的我们,也有机会去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勇敢的善良人。
当然以上的说法是万中其一的例子。
大圣人的佛法就是为了让我们在黑暗中,也能看清楚此伟大的佛法之山。
我相信一直不停地贯彻这种充满善的动力的指导的话,在小孩遇上困难的时候,他也一定会以题目来跨越!
孩子的学习能力
儿童的学习处于无意识状态,随兴所至,在浑然不知之中,快乐地学习并掌握语言和知识。
语言的来源是生活需要和生活经历。
但语言从根本来说是与知识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互相依赖。
学习语言的先决条件是掌握知识。
所以决不为教语言而教语言,而使一贯把语言用作交流思想的手段,这样就把学习语言和获得知识统一起来了。
为了更好的使用语言,一个人就得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也就是应该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
心中有内容,想与别人交流,同时也想了解别人的思想,这是语言就成为了实用的工具。
如果小孩得到了适当的环境,他们会自己教自己,他们需要的是引导和同情,不是训导。
在教导时,首先找出小孩最大的兴趣所在,并让这些东西成为新课的出发点,以思想交流为目的。
对于我们来说应该引导和启发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并主意回答孩子急于想知道的答案。
孩子不一定把书中的每一个词语都弄懂了才能读一本书,我们的作用只是做一点引导,给出一些解释就行了。
必须相信每个孩子的身上都隐藏着机枪的潜力,只要启发得当,就可以很好地开发出来。
我正是带着这种信念去教导,不应该填鸭式地给孩子灌输一些所谓的基本知识,因为那样会压制孩子们的自由天性,更高级的智力就培养不出来。
莎莉文小姐就是尊重海伦的天性,顺着他的生活模式和节奏去开启他的心智,尽量让他通过可感可触的世界,一步步打开自然、人群、社会和个人内心世界的大门,让他像大家一样理解整个世界,理解自我生命价值,并且能感受幸福生活的快乐价值。
池田先生指导
我们常把教育比做培育草木。
培育的是种子,是成长的草木本身。
施肥、除杂草的虽然是我们成人,但从大地中吸收肥料的是草木本身的力量。
所谓培育,正是给予各种支持,让树木茁壮成长。
与其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不如说说我们是孩子的未来。
因为我们要创造孩子的未来。
孩子沉浸在不幸和悲伤之中,就会自己丧失信心,看不到自己身上珍贵的宝物。
这样下去,孩子就会变得自卑,自暴自弃,很多人会作出自己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的行为。
不懂得自己的尊贵,就不会懂得他人的尊贵。
自我本身是多么尊贵的存在啊!
有着多么不可估量的可能性啊!
让孩子意识和觉悟到这些,可以说是教育的根本的使命。
这孩子的优点是什么呢?
——要用这样的眼光看孩子,接触孩子。
最后起作用的还是我们的心胸和感情丰富。
对于孩子来说,有一位能理解自己的老师”也将会成为最能安心、最适宜的成长环境。
人只有通过“亲身感受”、“生命感受”的体验,才会学到东西。
如果只是单纯的知识,自己一个人读几本书,也许也可以学到一些。
但是,对人最重要的“活动”,只有在自发的体验和人与人的相互接触中才能培育起来。
人的教育根本是爱。
用爱培育的人不会利用所谓的“竞争”来排斥他人,而是愿意一辈子为社会、为民众作出贡献。
Labels:
j. 心路历程
Written at 5:40 PM by Paper Pilot.
0 comment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中文版
Some rights of this page's plain text stuffs are
reserved
for the author.
The
Template
is generated via
PsycHo
and is
Licensed
.
English Materials
中文资料
你是第/YOU ARE NO: